央企的市值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对于央企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的概念涵盖内容非常丰富。

作为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市值管理更多还是创造价值和价值实现。据国资委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中央企业控股境内上市公司290户,市值达到了11.1万亿元,占境内A股市场总市值的20.66%,体量较大。而且中央企业63.7%的资产和60.8%的净资产都在上市公司里面。因此,在央企中的上市公司里,做好市值管理是顺势而为之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央企还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市值管理操作方案,也不是很清楚哪些机构是做市值管理比较好的。

虽然很多央企上市公司来说,市值管理还是新领域,没有积累成熟的经验。但国务院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鼓励上市企业开展市值管理。

尽管已过去多年,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依然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从市场角度看,很多央企规模都不小,但与其他企业横向比较起来,市值总体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原因一是与以往央企整体上市的操作有一定关联,二是部分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机制改革还要进一步推进。例如在并购这一方面,如果与投资决策相关的机制不够灵活和存在限制,那么对提升市值便会产生影响,毕竟市值管理会涉及到很多资本运作的操作。而且如果央企决策体系太过复杂的话,市值管理就很难展开有效的操作。而且,部分境内央企上市公司对高管及经营层的激励机制有待调整。因此企业在进行市值管理之前,还需要对内部的组织架构设计优化和进行相应的组织效能诊断。

从资本市场,以及市场化的逻辑看,可以尝试打破工资总额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通过先行改革来为下一步的市值管理铺路。国资委也向业界提出了要求,为了顺利启动系统的市值管理,未来应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依托上市公司平台整合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股份,抓好亏损上市公司专项治理,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