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大健康产业中养老工作的走向

根据第四次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结构仍以中低龄为主,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56.1%,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30%,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占13.9%。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成为未来大健康产业中养老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将社会的养老事业寄托于政府,但养老问题不能单靠政府主导的养老事业来解决,必须纳入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协同合作的通道。

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快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营造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构建起一个全民关注老年人的体现,确保我国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想长寿,而且还想要在健康地长寿。

中国在新时代所将面临的养老工作不再仅仅是像过去那样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和机制,它是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下不断破解养老难题,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新时代大健康养老工作的理念,要求人们更全面地把握医疗与养老的关系。医养结合是在全民追求健康,围绕健康养老需求的背景下提出的,但这里的医疗不仅仅是医疗卫生,而应该是大健康的医疗,应该是综合性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所以,做好新时代的养老工作,需要立足人类生命的全周期,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健康知识传播、健康体验,到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全过程、全链条地给予老年人健康支持。

在未来大健康养老工作体系的搭建中,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模式将作为一个重点项目,逐步引起社会的注意。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不仅能减轻慢性病人压床经济负担,加快医院病床周转,减少医疗卫生资源浪费,而且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情感需求。

另外,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中医药所具备的医疗、预防、保健等价值,与医养结合的内涵相吻合,中医药所具备的简单、便捷、廉价等优势,易被老年人认同和接受,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还要不断深化改革,突破难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医疗与养老结合牵涉面比较广,涉及部门比较多,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重点突破。以居家医疗卫生服务为例,存在基层医务人员力量不足、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存在较大阻碍,需要社会管理者有系统解决的思维,改革的思维,协调诸多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来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