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咨询总裁朱益宏:不应“神化”资本运作,企业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六问六答】

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使命。上市公司只有拥有了这种使命感后,才知道如何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达成平衡。如果一家公司连未来目标都不清楚,就更不用谈二者间的平衡了。

本文整理自“黄埔金融峰会暨影响力·中国时代峰会2021”中大咨询总裁朱益宏主题演讲《上市公司不能踩的“坑”》时代周报系列报道。 

中大咨询总裁朱益宏主题演讲《上市公司不能踩的 “ 坑 ”》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近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带动行业成长的中坚力量,而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成为各界共识。

今年三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下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1.不应“神化”资本运作 

Q1:IPO对公司来说是个较为重要的发展节点。在上市后,公司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朱益宏:在长期接触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上市后公司的实控人和高管团队常常会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错误的心态。在上市前,民营企业的实控人往往都过惯了“紧日子”,现金流比较紧张。而在上市后,实控人的心态可能会出现变化,容易出现盲目投资和扩张的情况,也可能会动起“歪脑筋”,想把公司资金据为己有,这也会造成一些潜在风险。事实上,实现主业可持续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原则,企业上市后应继续坚持聚焦主业,用更加专业化的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帮助公司适应全球化竞争和抵御潜在经济风险。 

第二,错位的认知。上市后,公司的市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的实控人身边也会围绕着一群来自投行、券商等机构的金融人士,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实控人“深化”资本运作,把企业成长寄托在资本运作上。其实,随着A股注册制度的实施,“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意味着A股的优胜劣汰继续加快,A股将逐渐回归理性与企业价值,企业的发展仍需依赖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第三,过大的增长压力。公司在上市后,部分股东和券商分析师会给公司带来业绩上的要求,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动作“走形”,甚至导致公司的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难以平衡。

这时,上市企业要学会与市场沟通一是关注产融互动与市值管理,在做好产品经营的前提下,推动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二是从信息披露、4R关系(投资者、证券分析师、监管机构和媒体关系)管理、主题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价值传播;三是通过日常管理和动态监控,对企业市值进行维护,为企业战略稳定创造空间。

第四,对待合规的态度。我认为,对于合规问题,既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被其束缚住手脚。比如,在面对独立董事和股东提出的质疑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合规管理重要方向是完善公司的监察制度,使监事会真正拥有管理监察的权力,提高监事会的公正性。 

第五,合理的激励手段。对一些公司的高管和核心骨干员工来说,上市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财富,都变成了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对于这群人来说,工作的动力从何而来?

与此同时,上市后采取的激励手段可能会产生过度激励的现象,导致管理层和员工出现短视行为,比如更重视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投资,甚至出现财务造假的情况等。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物质激励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激励,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员工的企业家精神。 

第六,新的治理环境的影响。公司上市后,利益相关者变多了,不能再像以前“一言堂”般的处事风格。公司实控人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比如股东关系、董事关系、政府关系和媒体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实控人因为成为了政府的座上宾、媒体的“宠儿”而分散了精力,甚至迷失了初心。 

Q2:在不少民营上市公司中,公司实控人“一言堂”的情况并不少见。对此,你有何建议? 

朱益宏:这其实就是公司上市后实控人所面临的心态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实控人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不能停止学习,要和公司共同成长进步。此外,上市公司应该从制度建设层完善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包括提高小股东的话语权、在董事会下设各方面的委员会等方式,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Q3:现在,商界明星越来越多,有些老板也热衷于成为明星。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朱益宏:不同的行业对老板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部分行业和企业本身就要求老板成为明星。但对于大部分的行业来说,我个人建议是,公司老板最好不要成为明星。所谓“言多必失”,说得少自然就会错得少。在聚光灯下待久了,不利于思考长远的事情。  

科创


2.公司的真正价值在于客户认可  

Q4:资本市场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许多选择和机会,该如何在机遇和定力之间取得平衡? 

朱益宏:首先,企业一定有使命感,也就是企业文化,这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如果一家公司只是为了财富、股价和业绩的增长,我觉得是走不远的。 

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使命。上市公司只有拥有了这种使命感后,才知道如何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达成平衡。如果一家公司连未来目标都不清楚,就更不用谈二者间的平衡了。 

第二,我认为上市公司一定要有价值观。对一家企业来说,价值不是来自资本市场的认识,而是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只有客户认可企业的价值,企业才会有价值。在面对一些短期利益时,如果能够既不影响我服务的客户,也不影响我的员工,我认为就可以选择兼顾。但如果选择这个短期利益会使得客户和员工受到损失,就坚决不能要。 

Q5:对于刚刚上市的公司来说,专注主业的内增式增长和收购并购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哪个更重要? 

朱益宏: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的建议是,不要迷信资本市场,还是要回到初心,想一想公司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以前,A股上市公司整体比较少,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资产价格相差很大。有些公司会通过并购的方法提高市值,譬如公司在上市前价值1亿元,在上市后飙升到1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买个价值5000万元的公司,装进上市公司资产里,就涨到了5亿元,那公司的市值就变成15亿元了。 

但这种增长就不是通过研发新产品、加强内部管理进行的成长,而是通过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包装财务报表和玩弄财技来实现的。 

这样做实际上就已经走偏了,实体企业大多是通过服务好客户从而实现成功。因此,无论是自我成长还是并购重组,都要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 

Q6:你如何理解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朱益宏:不同人对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满足股东需要,实现有盈利的增长; 

二是满足客户需要,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三是合乎规范,遵循规章制度,对得起投资者的信任。 


结语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说得通俗一些,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如何转化为每个人的行为?”,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有共同的行为准则,让企业全体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我们去帮助企业成长,并不是通过帮助企业内的小部分人压迫、剥削大部分人实现的,也不是通过欺骗消费者获得超额收益而实现的。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良好的制度和运作体系,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要企业里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发挥出来,这就一定是家成功的企业。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