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报告和智慧化营商环境报告重磅发布

5月13日,中大咨询产业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研究系列报告(2021)》和《智慧化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1)》,中大咨询长期深耕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研究板块,此次已经是中大咨询连续第三年推出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研究系列报告,在之前两份报告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研究系列报告(2021)》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营商环境演化路径与时代机遇,为各地级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另外,伴随AI以及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兴起,营商环境也具备了可持续优化的“拟人智能”功能,中大咨询产业研究院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智慧化营商环境概念,《智慧化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1)》系统分析了智慧化营商环境的推进步骤与应用场景,为智慧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大咨询:营商环境,智慧化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研究院,中大咨询

《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研究系列报告(2021)》梳理了201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基于丰富的项目积累,研究院从企业视角出发,与时俱进持续迭代更新指标体系推出营商环境N.0版,从而更贴合企业需求。中大咨询产业研究院认为大湾区营商环境整体处于全国一流梯队水平,营商环境的改革成果呈现圈层式分布,研究院特别指出,营商环境改革事实上已经成为大湾区核心动能,目前,大湾区整体进入营商环境攻坚阶段,改革工作面临多重压力。

《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研究系列报告(2021)》针对不同发展困境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措施,如针对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脱离城市战略的问题,报告指出,政府的工作思路应当紧扣城市发展战略,珠海等偏小型城市应注重招商引资与宜居宜家并举,佛山等大型城市应注重高效发展与区域共济,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应注重对标国际,锐意革新;针对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需求结合度不高的问题,报告认为,政府应当深度破解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打通投资难、贷款难等一系列堵点,从而促进大湾区内供需资源有效对接。

《智慧化营商环境报告(2021)》重点厘清了智慧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定义,据悉,中大咨询产业研究院2020年就提出了智慧化营商环境的概念,是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该概念,而此次报告是对该概念的进一步完善。在阐述了建设智慧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后,报告指出,根据信息化技术在营商环境应用场景的发展深化程度,营商环境向智慧化发展可以分为信息化营商环境、数字化营商环境、智慧化营商环境三个阶段,三阶段层层递进,多国多城市在以数字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这些积极尝试成为智慧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此外,报告从政务环境、产业环境、要素环境和法治环境四大类场景对智慧化营商环境现有典型案例和未来场景展望进行了介绍。通过在政务环境中深化智慧化技术运用,可以形成企业需求分析、政企资源对接、商事服务和政企沟通反馈的闭环,有效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政务环境下的典型案例包括深圳市智慧招投标平台、南京市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天津市“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平台等;通过提升产业运行的精准监管,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是中大咨询在产业环境下贡献的典型案例;要素环境具体而言包括科技资源、交通、人才、水务和电力等方面,基于AI等技术,聚焦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旨在打造高效配置的智慧化要素环境。要素环境下的典型案例包括深圳市“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广州市“智慧人才”等;通过搭建智慧立法平台,为立法工作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支撑,促进立法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为企业生产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立法环境。法治环境下的典型案例则包括“广州智慧人大”信息系统和广州市互联网法院等。

最后,报告提出要想推进智慧化营商环境建设,前期的评估及规划是必要的,智慧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更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再造工程,各级政府都应对打造智慧化营商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