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菜篮子”工程已形成两类区域,一类是以支柱型企业为主导的集中型区域,如北京、上海;另一类则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分散型区域,如广州。
一、以新发地、北京首农为支柱企业的北京菜篮子工程
(一)、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在原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家股份制农业企业。
1.全国建立分市场、基地,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
新发地已在全国建立了15家分市场和300万亩基地,日吞吐农产品近4万吨,其中超过七成销往北京市场。每天为首都百姓供应超1.8万吨蔬菜,1.8万吨水果,3000头猪,2000只羊,100头牛。领航中国农批30年,新发地市场发展成为业界巨擘,保障了北京9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
2.对接零售端,提高市民满意度
为稳定首都农产品价格,新发地市场在北京市区成立了200多家便民菜店,300多辆便民直通车穿梭京城、服务百姓,解决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同时,整合优质资源,拓展 “互联网+”模式及B2B、B2C、O2O等定点配送业务,全面构建起一条新型产品供应链,让首都百姓在网上轻点鼠标就能吃到营养健康的放心菜。
3.加速市场调整升级和功能转型
调整后腾出的1000亩土地将重新规划为绿地,进行植被改造和相关休闲设施完善,届时新发地将被打造成花园式购物中心。同时,市场将紧紧抓住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为构建“环京津冀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积蓄力量。
(二)、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底,首农集团、京粮集团和二商集团联合重组,新组建的首农食品集团集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于一体,资产和营收双超千亿,所属企业500余家,在首都食品供应保障服务中发挥着主渠道、主载体、主力军作用,肩负着“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重要载体,首都食品安全行业表率,首都食品产业发展核心主体”的重要责任。
1.打造流通中心,保障农产品流通
首农集团托管了北京菜篮子集团,其建成了北京鲜活农产品交流中心,作为亚洲最大“菜篮子”工程,未来供应北京的60%的农产品将从此进入,可以保障约120万北京市民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将服务方圆25公里,可兼顾北京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农产品供应,与城市南部的新发地一起“双核”保障北京市民的餐桌供应。
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同的是,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承当了交易展销、流通示范、安全供应、应急储备和质量监管的职责。
首都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示范窗口:聚合生鲜农产品日配主中心、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主中心、农产品现代化交易集散中心、农产品总部聚集中心四大功能为一体,旨在成为首都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示范窗口。
承担首都农产品安全供应和应急储备职责:按照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流通中心将打造成为承担首都农产品安全供应和应急储备职责、具备现代化承接能力的全市型农产品配送枢纽,建成后,可保障3天的应急储备。
全品类标准做支撑,保障食品安全:通过统一的市场主体进行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在租金上予以优惠甚至减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列入进场的永久“黑名单”。
2.广建基地,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首农集团2019年生猪屠宰600万头,占北京市场50%以上,冷冻猪肉储备2.1万吨,并积极与房山、平谷、延庆等区对接,拟在北京建设5个生猪养殖项目,规划到2022年存栏达到20万头,年出栏50万头。首农投资建设的河北三元工业园,集乳品研发、生产加工、物流于一体,与附近的定州牧场有机衔接,形成了“规模化牧场+现代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首农集团旗下首农优加着力做好基地资源对接和开发,保证首都市场供应和基地农户增产增收。在河北肃宁,十一个地区正在分别建设500亩以上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在辽宁北镇,5000亩的'首农供销安全农产品标准化园区' 及配套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示范带动北镇市20万亩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都市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吸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致富。其中建设500亩日光温室、1700亩钢架大棚、2800亩陆地蔬菜生产园区,能够有效地保障首都蔬菜安全供应。
3.布局社区,提高市民满意度
首农优加在发展过程中,积极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实体零售业消费升级的新变化新挑战,优化调整布局和经营管理,以社区为企业业务发展主战场,探索建立社区果蔬生鲜零售服务综合体系,并改革实体门店成为集销售、展示、仓储、提货、体验等内容的社区服务综合体。
首农优加不仅搭建首农优加果蔬生鲜零售服务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和全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方便小区居民在网上订购安全健康的农副产品,还搭建手机APP应用平台,居民用手机即可订购安全健康的农副产品。
另外,首农优加果蔬直通车既能方便居民随时采购,又解决了部分早出晚归的双职工家庭的买菜需求,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二、以光明食品集团为支柱企业的上海菜篮子工程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粮食、蔬菜、水果、禽蛋等农副食品的主要生产供应企业,近年来受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目前,公司核心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乳业、糖业、肉业、蔬菜、粮油、品牌食品、现代农业、水产、分销零售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链。
光明乳业是我国大型乳制品制造企业之一,其巴氏奶、酸奶、乳酪等品种的市场份额、技术实力等连续多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光明乳业以巴氏奶和酸奶等“新鲜”乳品为核心,在全国主要奶源地和部分大中型中心城市设立了17个生产基地。
烟糖集团执行“上控资源,下控网络”的策略,已形成了“总部在上海,资源在产区,市场在全国”的产业格局,在广西和云南建立起了食糖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并通过吸收整合国内各地原有糖烟酒系统企业的方式建立了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已发展成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
上海梅林在市郊建立了通过上海市农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 3 个生猪养殖基地场,养殖规模达10万头,截至2019 年 9 月末 该公司共拥有34 家 生猪养殖场 其中种猪场 5 家(包括种猪扩繁场 2 家)、种公猪站 2 家、商品猪场 27 家, 3 座全价饲料加工厂,2 家年屠宰加工 140 万头生猪生产能力及配套冷链系统的花园式屠宰加工厂。
粮油业务主要覆盖长三角及黑龙江部分地区,在粮食业务方面已经形成 “生产、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蔬菜集团和西郊国际2018年实现农产品交易额403.41亿元,同比增长7.49 完成批发成交量533.44 万吨,同比增长 3.3 3 %%,其中完成蔬菜批发346.03万吨,同比增长2.88%,占上海蔬菜批发交易量的70%。
水产板块主要为远洋捕捞业务,培育业务为高端海产品销售及与水产品产业链相关的业务,主要运营公司为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9月末拥有76艘远洋捕捞船只,2018年水产集团实现远洋水产品捕捞产量为15.22 万吨。
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种源、生态、装备和标准化农业,主要产品包括蔬菜、水产、禽类、药用植物、花卉、鲜果、生态森林等,已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各类产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园区等供应给华东地区消费者。目前,现代农业业务在解决上海市粮食短缺,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安全供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上海市郊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分销零售重点发展以食品批发、分销、零售为特色的连锁商贸和品牌代理业务。其中,连锁商贸主要经营主体为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品牌代理主要经营主体为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光明食品全球分销有限公司和光明食品(西班牙)有限公司。
海博物流是上海市大型物流企业之一,以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为契机,开展与后者相配套的冷链物流及辅助项目,集团全力打造冷链物流产业链业务。
光明食品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的全产业链布局,保障农产品均处于食品安全可控、供应量足价稳的有序状态。在2020年第一季度,光明食品下属批发市场向全市批发蔬菜14.74万吨,占上海全市蔬菜批发量的70%左右;集团销售鲜牛奶10357千吨,约占上海鲜奶市场份额的80%;此外,集团销售及批发的猪肉达7107吨,占上海猪肉市场份额的60%左右。
三、缺乏支柱企业的广州菜篮子工程
1.生产基地主体分散,标准难以管控
截止2019年底,广州市规划建设了6家省级“菜篮子”现代产业园,建有26家省级“菜篮子”基地,9家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总体来说,生产端具有生产主体分散,品类多,季节和区域特征明显,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特征。
2.无支柱型大流通中心,农批市场分散且缺乏规范、效率
截止到2018年底,广州市共有35个菜篮子批发市场,包括8个水产品批发市场、7个果蔬类批发市场、4个禽蛋类批发市场、3个肉类批发市场、13个综合类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262亿元,交易量882万吨。
从《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1-2020)》对区域划分来看,广州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中14个市场位于限制区,7个位于优化区,14个位于发展区。批发市场沿交通干道分布明显,其货运交通所诱发的人流、车流对城市交通,尤其是中心城区的交通产生严重影响。
广州菜篮子批发市场仍以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方式为主,多数批发市场仍带有传统集贸市场特征,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缺乏现代化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且仓储运输环节技术水平低,损耗较大,仓储运输环节有“断链”,产销批发层级多,成本增加。
四、结语
以支柱型企业为主导的北京、上海菜篮子工程,在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调控保障和市民满意度等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中心城市,未来需要培养出支柱型企业,承担起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建设、生产经营及产品流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