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企业布局工商业储能赛道分析及实施路径

前 言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环节,可在未来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动态调节作用,新能源发电加储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当前工商业储能市场已开始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本文将详细讲述工商业储能产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落地实施路径。

一、发展背景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电网稳定性要求与新能源波动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而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环节,可在未来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动态调节作用,支撑供需双侧维持动态平衡,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新能源发电加储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目前国内源网侧储能中,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盈利模式清晰,但投资成本高,投资主体多为电力央企。作为储能用户侧的主要应用场景,工商业储能是当前储能应用端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的领域,其盈利源于峰谷电价套利,随着当前各地分时电价政策不断优化,工商业峰谷价差不断拉大,工商业储能套利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工商业分布式电源高速增长、城市微电网等新业态兴起、国内电力供需紧张影响工商业企业安全连续生产等因素也为工商业储能创造了需求。当前工商业储能市场已开始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二、商业模式

工商业储能产业链分为上游电芯、BMS等原材料的加工环节,中游的储能电池、储能PCS、储能柜集成等设备的制造环节,下游的工商业储能电站的工程实施环节,以及终端的工商业储能电站投资运营环节。终端的投资运营环节,门槛低于前三个环节,且投资收益较为稳定,缺乏相关产业经验的企业可率先切入该业务环节,奠定基础后再将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一)项目开展模式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作为项目投资方与工商业企业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提供项目融资、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调试等一整套业务服务,项目建成后所获经营收益,与业主方之间进行分成。其中,设备集成调试、工程勘察建设等工作,可委托给专门的EPC总包公司实施。项目投资方持有资产,同时承担全部的风险(业主经营风险、设备维护费用等)和大部分收益,通常分得90%的收益。业主方不持有资产,也不承担风险,但通过提供场地能获取少部分收益,通常分得10%的收益。

(二)应用场景

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主要有充电站、工厂与工业园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有轨电车、港口岸电、医院、商场、军区营地、政务楼宇、田园生态园区、银行、酒店、岛屿等,其中用电量较大、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较高、用电规律的工厂是当前应用最多的场景。

(三)项目盈利来源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盈利来源主要为峰谷套利后的分成,其他还包括能量时移、需量管理与备用电源等,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还将拓展电力现货交易和电力辅助服务等收益来源。

峰谷套利具体是指工商业储能系统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购买低价电能充电,在电价峰时或尖峰时放电给负载使用,进而产生电价收益。当前各地实行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和尖峰电价政策为实现峰谷价差套利提供了业务基础,2023上半年我国共有22个省份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6元/KWh,大部分省份的峰谷价差相较于去年同期在持续拉大,以广东省为例,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珠三角五市峰谷价差为全国最高,价差达1.3894元/度,其中“尖段”电价相当于“谷段”的5倍左右。


城投企业布局工商业储能赛道分析及实施路径
削峰填谷示意图


(四)项目成本结构

工商业储能电站总投资成本主要由建设成本、充电成本、运维成本以及利息、项目管理费等其他成本组成。各项成本受功率能量比、项目规模、项目复杂程度、配置冗余度的影响,不同项目成本区别较大。

城投企业布局工商业储能赛道分析及实施路径


(五)经济性测算实例

以2022年广东省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为例,其峰谷价差达到0.6元/kWh,每日用电高峰为14:00-19:00。因此储能系统会在每日6:00-8:00低谷时段充电,在10:00-12:00高峰段放电;在12:00-14:00平段充电,在15:00-17:00高峰段放电,达到每日两次的充放电。假定储能装机规模为10MW,用户侧使用时可使储能系统完全充放电,根据业内典型项目,假定储能系统单位投资额为2元/Wh,每天充放电次数为2次,配储时长2h,运营周期为10年,根据测算,其IRR约7.6%,预计6.7年可以收回投资。

三、业务落地实施路径

(一)以示范项目快速切入储能赛道

挖掘地区工商业储能业务机会,探索与相关储能技术企业、电力企业的战略合作机会,统筹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储能项目,实现行业的快速切入。

组建项目团队,发掘市场需求。选拔能源相关专业或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组建成立项目小组,走访考察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域,了解区域内工商业企业的配储需求,谋求项目机会。以创造持续稳定收益来源为方向,将经营稳定、充电负荷量大、充放电价差大、年有效工作天数长的工商业企业作为目标客户群体。调查研究目标客户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属性、资信水平、经营状况、用能情况(如用电负荷、分时用电量、用电电价)等,并积极与意向企业洽谈,争取达成合作共识。

明确项目合作模式,借力外部资源。作为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主要负责项目投融资、设备采购以及后期运维等工作。整合外部资源,前期可以EPC项目方式将储能电站的工程施工交由专业的电力储能企业承担,暂时弥补在技术能力方面的不足。

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施工准备。根据项目建设规范要求,准备报批、备案等相关资料,获取电网公司接入批复等文件。基于客户企业要求及特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通过现场实地勘察,确定储能安装位置、并网点位置以及电缆敷设路径等内容。根据项目周期,制定具体的项目方案,指导项目按计划推进。与上游储能设备制造商接洽,采购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集成柜等设备。

配置运维人员,高效运营储能电站。配置专业的运维人员进行电站日常运维管理。探索运用线上监测+线下巡检的运维方式,对设备运行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线上监测采用PC端、移动端相结合,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时告警、故障监控、缺陷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实现对电站的有效监管。运维人员定期到现场开展线下设备巡检,包括高压开关柜、高低压电缆、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后台监控系统、低压配电柜等、消防系统、消防应急设备等,做到隐患及时治理,故障快速响应,业主诉求及时解决,从而高效地保障储能电站的正常运营。

(二)以点带面,实现工商业储能业务规模发展

复制推行典型示范项目的投资运营经验,加速工商业储能项目的落地,不断增强储能业务能力,建立工商业储能投资运营商的品牌。在业务逐渐成熟后,向独立储能电站方向延伸,并积极拓展市场范围,推动储能业务做大做强。

提升业务量,强化业务能力。加大潜在客户资源挖掘力度,并将示范项目经验推广应用于新项目,促使新项目快速落地,形成项目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资运营一批的滚动接续格局,在大幅提升业务量的同时不断精进业务能力。除自主投资运营外,可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与其他储能企业、电力企业合作投资运营项目,通过派驻人员学习相关技术和知识,提升储能业务的专业化水平。

延伸业务领域,拓展市场范围。当具备成熟专业人员队伍和积累相关资源能力后,探索向独立储能电站业务方向发展,拓展收益渠道。同时可扩大工商业储能业务的市场范围,推动储能业务走出去,实现规模化发展。

向上游延伸,实现产业链协同。储能产业存在众多细分领域,业态多样,尤其上游设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等环节单位净利与行业壁垒相对较高,可在工商业储能积累一定规模优势后,积极探索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寻找设备制造商、原材料加工等领域的优质标的,提高产业链控制能力,打造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城投企业布局工商业储能赛道分析及实施路径


典型工商业储能项目企业自投测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