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一年,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迈向综合施策深化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本轮深化国企改革关键性节点之年,一方面,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另一方面,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五大方面上实现新突破。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大咨询根据近期相关报道,展望2020年国企混改的方向和重点。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展望
按照中央对国企改革的定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要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国企混改首先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二步要合理设计调整股权结构,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界定国有股东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权责边界,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
混改的过程中要注意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在已经试点的混改案例中,通过引入主营业务高度协同的战略投资者,整合重组存量国有资产,与培育新动能有机结合,可以实现降杠杆增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同时,混改中要坚决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企业领导不腐败。央企存在对参股企业管理缺位的问题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央企要加强参股企业管理,防止“只投不管”。
混改最终效果取决于融合的程度和发展的质量。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价值观念、市场意识、管理理念、运营方式上存在差异,各有利弊,要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再造、机制创新等方式,推动战略规划、集团管控、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所以在战略投资者选择上,具有产业链或价值链关联,能与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需要契合企业发展需要,能在资源、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形成发展机遇。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4年,“引战、改制、激活、提高”的国有企业混改逻辑链条形成,由最终目标层层倒逼,形成一个目标体系。2020年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将由“混”向“改”转变,向实效转变,可以预见战略型投资幅度将大幅增加。同时有望开展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工作,探索多元股东架构下的治理机制和国资监管的有效模式。混改的分层分类推动,着力于如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生产收益、进一步推动石油、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体制改革,要牵好“牛鼻子”》
中国网财经《2019国企管理年会在京举行专家齐聚为国企改革建言献策》
经济参考报《国资委定调2020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带头深化自我改革“放活管好” 推进国企混改和专业化重组实现新突破》
证券时报《2019年国企改革迈出四大步明年混改强调战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