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梳理

       国企改革主题始于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企改革进行全面战略部署,提出十条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由此拉开了国改序幕。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在顶层设计、改革深度、涉及领域和数量上进一步提升,改革试点措施不断落地,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档升级。在国企改革的关键时点,中大咨询对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
 

国改1.0阶段:国资委牵头,试点为主,兼并重组居多
 
       2014年国资委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六家央企及其子公司纳入试点名单。2015年9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作为本轮国改的顶层设计,对公司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及市场化经营体制提出明确目标,随后发布多项配套文件逐步形成“1+N”政策体系。2016年2月,国务院决定以点带面开展“十项改革”试点,增加部分重要领域混改、央企兼并重组、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等试点工作,深化推进国改进程。这一阶段典型的兼并重组案例如宝钢武钢战略重组、中建材中材战略重组。

国改2.0阶段:发改委牵头,混改作为改革突破口
 
       2016年7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打响了国改2.0阶段冲锋号,会议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指出要“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随后9月发改委召开混改座谈会,首次提出“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一提法也出现在之后的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混改在国改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这期间中国联通混改成为主题策略的标志性事件。

       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混改,并指出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此前后国企改革第一、二、三批名单陆续发布,企业层面加速落地。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国企改革新要求,即“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指明要“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国企改革加速进入“管资本”阶段。

       2019年国企改革蹄疾步稳,呈现出向纵深推进的态势。回顾国企改革成绩单,成绩斐然,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央企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各省市区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49%,混合所有制改革范围扩大;先后已有22组、41家企业重组整合,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员工持股激励方面,全国已有181户企业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面,共有45家央企控股的95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约占央企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的23%,中长期激励机制初步形成。

       截至2019年12月,国企改革已形成“1+N”顶层框架体系,实施了四项行动、十项行动、“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取得了“南北船”合并等成功经验。国资委主任郝鹏近日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出台,由此可见,未来国企改革将有更多看点,而2020年无疑成为国企改革下一阶段的开局之年。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海外网《国企改革推向纵深活力大增》

券商中国《国企改革:2020年我们能期待什么?》

新华网《国企改革迎来全面落地期 三年行动方案关键看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