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权为核心是深化混改的有效路径

    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此问题背后最主要的两大症结在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其中,国企“一股独大”、缺乏有效制衡的股权结构使国企体制僵化、运行活力不足,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有平均主义倾向,不能有效激发企业经营者才能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产权制度改革。


   以产权为核心是深化混改的有效路径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产权

    企业要切忌“为混而混”、“只混不改”、重“混”不重“改”三种混合所有制改革失衡现象,而是要真混真改,通过产权上的“混”,实现机制上的“改”。合理的产权制度能够从根本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当前,解决国资国企资源配置效果问题、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向中高端产业链配置的效率,根本上要靠产权关系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予以推进,充分发挥产权的市场激励功能,激发国有企业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明晰企业产权,有利于深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带动企业组织制度、资本监管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进行调整与优化,实现法人治理规范化、公司运营市场化、企业竞争中性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同时,带动各类资本融合发展。

 

   二、产权的核心内容是股权改革

    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优化股权结构设置,通过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同的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和特质,寻找不同混改的操作路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操作细则执行性强、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否提前布局到位,这些对于参与混改各方利益主体消除改革顾虑以及改革前后的整合极为重要。


  总体而言,当前国企混改是以“混”为基础,以“改”为路径,以“混”促“改”,以“改”促发展。通过“混”充分激发人的能动性,通过“改”健全和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股权实现了多元化结构,不同资本之间以监督制衡促进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权责明晰化,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建立资本有进有退,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使企业内在的资源、人员以及市场潜力被最大化地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经济参考报《以产权为核心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独家解读:双百企业如何用好“操作指引”深入推进混改》

澎湃新闻《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高度重视“六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