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全文共5504字  阅读时长约14分钟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发展新变化、贯彻发展新理念的关键所在。

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企业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是必然之举。

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企业必须制定明确合理的创新规划,指引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基于此,中大咨询研究院提出企业创新体系,包含创新目标系统、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和创新支撑系统。

四大系统贯穿创新规划制定的逻辑链条,涵盖企业创新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诸多关键要素,有助于企业制定创新规划,完成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企业创新体系架构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企业创新目标系统

企业创新目标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预期成果和总体部署的阐释和描述,指导和促进企业在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创新支撑系统层面的创新活动。这些创新活动的开展助力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结构升级,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常来说,企业创新目标总体包括远景目标、财务目标、业务目标和组织目标。同时,企业在制定创新目标时也应关注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创新支撑系统的建设目标。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2 企业创新目标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企业创新行为系统

企业创新行为系统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系统,是企业创新的重大外象表现,由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成。在企业制定创新规划的过程中,明确这三类创新行为的方向与路径至关重要。

◆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发和应用技术。

企业在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时,应围绕核心产业的科技地图,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一般技术和通用技术四个层次的技术中进行筛选,明确科技创新的技术路线。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3 科技创新的技术层次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实现四类技术创新的典型路径通常包括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专利购买以及研发外包。

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往往耗时较长、耗费较高,但是企业可以保持技术开发和使用的完全控制权,并且防止技术外泄。

因而,自主研发模式成为了资金雄厚、时间充裕的企业的首要之选。自主研发模式通常通过自建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等方式实现。

2.合作研发

合作研发模式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常见途径。

主要的合作研发类型有企业间的合作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

企业间的合作研发表现为企业与产品相同或相近的其他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组成技术联盟,共同开发或改进技术;产学研合作则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机构合作,实现多方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专利购买

企业为了缩短研发时间、快速拥有领先技术,有时会选择购买技术专利。但专利购买实际上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交易,在购买专利技术时,购买方相对而言承担着更大的资金和技术风险。

4.研发外包

研发外包也称委托研发,是指当企业认为自己不具备研发能力或研发能力不如外界专业机构时,或当一些技术研发过程比较复杂、光靠企业自身难以实现时,将部分或全部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技术研发工作外包给在对应领域更专业、更优秀的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

◆   产品和服务创新

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指创造某种新产品或对某一新或老产品的功能进行创新并提供新的或改进的服务方式,使潜在用户感受到不同于从前的崭新内容。

企业在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时,应以客户为导向,选择拓展产品品类、提升产品质量或优化服务体验。

围绕“以客户为导向”这一核心点,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途径分为建立客户连接、获取与分析数据以及优化产品和服务三个步骤。

1. 建立客户连接

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首先要明确服务的客户群体以及他们的需求,为掌握客户需求,企业进行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连接,提供客户反映消费偏好和表达诉求的渠道。

通常企业采取线上平台、应用与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客户消费产品和体验服务并留下反馈意见,从而和客户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2.获取与分析数据

建立与客户的紧密连接后,企业需要对客户的消费偏好、消费频率、群体分布、反馈意见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精准掌握客户需求。

为此,企业应加快数字化建设进度,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技术,打造高效精准的信息化系统,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数据,捕捉客户消费需求痛点。

3.优化产品和服务

获得客户需求数据和分析结果后,企业应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改善现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方式。

通常企业可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外部获取的方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改善。

其中,自主创新适合研发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合作创新分为委托创新与联合创新,是科研人员不足、研究基础薄弱或资源能力较差企业的最佳选择;外部获取有创新引进、企业并购、授权许可三种形式。

◆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的核心逻辑和运行机制,由客户细分、客户关系、渠道通路、价值主张、关键业务、核心资源、重要合作、收入来源、成本结构九个基本要素组成。

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链为基础,其创新方向围绕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三个层面的改变进行,每一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形成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4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总体可归结为三类:围绕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围绕链条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围绕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

1.围绕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业务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领域的竞争者、竞争优势以及市场战略。通过拓展、优化业务布局,企业能够抓住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机会,扩大业务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提升市场影响力。

同时,多元化业务带来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有助于企业改善收入结构,增强盈利能力,还可能帮助企业与不同利益相关对象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伙伴关系网络。

多个要素的创新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新的商业模式。

2.围绕链条的商业模式创新

围绕链条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围绕主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构建起全产业链闭环,改变企业在产业链中原有的位置和单一角色,从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这一方式有助于围绕产业链构建的各个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各个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同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帮助企业进一步获取资源、降低风险。

3.围绕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

围绕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体现为企业基于用户的某种需求,打造以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企业将自身作为链接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和用户两端的枢纽,通过搭建一个信息生产、浏览、互动的平台,进行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生态圈的布局,集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使生态体系内的各参与方都获得价值增益。

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最大化自身资源的价值,并利用全社会的资源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度以及覆盖的深度和广度。


企业创新行为系统

创新动力系统是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展的基础,包含创新主体架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流程以及创新资源能力,五大动力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支撑企业创新行为的开展。

◆   创新主体架构

创新主体架构即进行创新行为的主体,在企业中表现为专注于创新管理相关事宜的部门,负责统筹、支持和管理企业、部门、员工的各类创新活动,调动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创新活动得到组织的最大支持。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5 创新管理部门的职能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构建有效的创新主体架构,必须发挥其核心的统筹创新活动的功能,实现横向统筹与纵向统筹相结合,促进系统创新体系建立与完善。

横向统筹指的是创新管理部门作为创新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的主导,牵头带动各职能部门集中力量支持企业创新行为;纵向统筹指的是创新管理部门作为总部创新的核心机构,指导、支持、管理下属子公司的创新建设方案制定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   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动力系统的运转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平台包括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专业研发平台和促进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的创新开放平台,两大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实现内外部创新联动。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6 创新平台的搭建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企业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承接科研项目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与具有一流技术的国际企业合作组建研究院,以及在全球各地建设研发中心,发挥内外部研发力量,协调全球各地区的创新活动,形成完善的国内外研发体系。

在创新资源整合方面,企业通过构建多个线上平台,开放技术社区、创意社区等,吸引外部企业围绕社区交流和讨论技术、产品、服务等创新方案,利用互联网实现全球创新资源联动,贯通用户交互、方案匹配、创意转化和技术孵化整个创新链条,既缩短了创新过程,也有效激发了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   创新管理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管理制度通常涉及人才、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一系列方面,但未来应更多的关注两个核心: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

一是评价制度。创新的本质是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但成功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前景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并持续地提升创新能力。

对创新能力的合理评价有利于企业反思自己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模式,从而进行调整和完善,取得更大的创新效益。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重点关注创新投入、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创新驱动四个方面的指标。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7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二是激励制度。推进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动力和财富是创新人才,聚集创新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在建立激励制度时,企业需要重视创新人才的物质需求、职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并从单纯的物质激励转向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从而满足员工实现创新目标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总体而言,激励制度可从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和情感激励三个方面展开。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8 企业创新激励制度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   创新管理流程

流程创新是指技术活动或生产活动中的操作程序、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的创新,其中包含的一些专利性和专有性方法,甚至能让企业在几年内产生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巨大优势,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于企业创新而言,管理流程应呈现的特点是市场化、快速迭代、高效精准,例如利用往年的数据建立市场化模型来预测分析未来市场趋势和经营效益,帮助企业设计、定价与保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   创新资源能力

创新资源能力是公司开展创新活动和维持创新体系运转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动力系统的强大支撑。

具体而言,企业创新所需的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实物资源和财务资源,无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社会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和文化资源。

企业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分为组织管理能力与业务发展能力。

其中,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市场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业务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业务竞争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9 企业创新资源能力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企业创新支撑系统

创新支撑系统中蕴含的创新文化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规范、创新文化环境等。

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创新体系的灵魂,具备较强的创新属性,其特点表现为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支持冒险、追求价值、宽容失败、快速迭代,在企业创新中起到思想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关键点是如何解决创新与管理二者之间的矛盾,平衡创新带来的激励效应与企业管理造成的约束效应,规范企业行为而不失创新活力。

为此,企业需要采用有效的文化执行工具,推进创新文化落地,例如目标管理工具OKR,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和个人品牌积分系统。

◆   OKR

OKR(Objectives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通过制定目标和其对应的关键结果来引导员工关注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

标准OKR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目标设定方式以达成公司至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其中“自上而下”的方式保障了企业目标制定的规范性、程序性、系统性,而“自下而上”的方式给予了员工更多自主权,引导员工对企业目标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力,是创新文化落地的重要抓手。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10 OKR的执行过程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   “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是指阿里巴巴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这六大价值观阐释了面对利益冲突时的思考顺序、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原则以及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尽管听起来没有特别之处,但阿里巴巴非常看重这些原则,将对于价值观的考核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一部分。通过考核制度要求员工进行充满激情和创新活力,巧妙的平衡了创新与管理之间的冲突。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图11 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

图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   个人品牌积分系统

个人品牌积分系统是一个印象评分系统,用积分的形式把公司对每个员工的印象分客观量化出来。

个人品牌积分系统是公司规章制度的有效补充,为员工成长营造了一种行为导向。

凡是被加分的表明企业“提倡什么”,被扣分的则说明企业“反对什么”,正体现了公司的文化价值取向。

通过建立线上评分系统,明确加、减分的规则和依据,并设立对应的奖惩机制,企业能够用管理制度的推行强化企业文化的落实,利用较低成本解决创新与管理之间的矛盾。


结语

当今我国正处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有必要打造强大的创新目标系统、创新行为系统、创新动力系统与创新支撑系统,形成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制定合理的创新规划,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