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来源:
中大咨询

导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体系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随着规划纲要逐步落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政策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是每一个城市都在积极思考的重大课题。

中大咨询研究院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度解读核心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并对核心城市产业发展进行前瞻性研判,探索产业发展策略,勾勒城市未来产业全景图,抢抓此轮产业发展机遇!


大湾区产业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形成了以珠江口西岸城市为主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和珠江口东岸城市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制造业产业链较齐全。港澳的金融、贸易、旅游优势突出。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随着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正进入产业升级加快、区域协作加强的新时期。

图1:大湾区产业布局概况图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


大湾区规划纲要产业目标解读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核心目标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大咨询研究院针对近期发展阶段(至2022年)的产业目标内涵进行了解读:

区域间分工协作,重点产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形成一定体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球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人财信息等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初步建成。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产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纲要》对各城市也提出了产业发展要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在《纲要》中被多次提及,在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市优质生活圈打造等方面有较多的产业发展机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其他节点城市也面临自身发展机遇。

表 1:规划纲要产业部分梳理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

表2:规划纲要产业部分梳理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


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发展前瞻研判

在各核心城市产业发展深度分析的基础上,中大咨询研究院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产业目标和区域产业规划要求,对核心城市的产业目标(至2022年)进行了系统解读,并结合城市产业现状,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构建了核心城市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一、香港

1.香港产业布局特点

香港四大支柱产业均属于第三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对人才素质要求高,但对就业人口的吸纳有限。制造业、电力燃气、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处于不断萎缩之中,实体产业空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同时,新兴的高增长产业比较少,缺乏新的增长点,导致自身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2:香港产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单位:亿港元)

2.香港产业目标

《纲要》对香港的产业提出了较明确的发展要求,结合自身产业规划,中大咨询研究院认为其核心目标是进一步放大金融产业优势,促进航空航运、专业服务、旅游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

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高智慧化水平的金融服务业,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航空、航运、商贸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构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交通物流体系,海、陆、空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专业服务进一步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服务范围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加强。

旅游、文化等区域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建设国际城市旅游枢纽及“一程多站”示范核心区。新兴产业和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3.香港产业发展策略

为抓住大湾区中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发展战略目标,香港可综合考虑土地节约,发挥自身优势,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促进传统服务领域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着重在数字化、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等方面发力。

完善基础网络,提升数字化水平,搭上数字经济快车。

利用自身优势(资本、税费、国际人才等),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总部企业进入,逐步进入新兴产业领域。

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争取扩大合作空间,在内地(如合作示范区内)投资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

基于传统海洋经济基础,快速切入海洋金融服务领域,布局新兴海洋经济(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

优化国际人才流动机制,扩大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借助数字技术,促进支柱产业向更高价值链发展。

以培养创新型、技术性人才为核心,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投入,扩大投资范围,培养创新文化。

4.香港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香港未来可构建以数字经济为牵引、新兴产业(海洋、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增长亮点、基础性产业和支柱产业升级发展的梯次产业格局。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3:香港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分析

二、澳门

1.澳门产业布局特点

澳门产业结构单一,博彩及博彩中介产业是澳门唯一的支柱产业,且整体增长趋势不断放缓甚至下降,导致产业风险大,对经济持续发展有较大影响。不动产、租赁、银行、保险等产业逐步壮大,逐步形成新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澳门新兴产业业态较少,缺乏新的增长点。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4:澳门产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澳门政府统计处统计资料,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单位:百万澳门元)

2.澳门产业目标

根据《纲要》以及澳门相关产业规划,中大咨询研究院认为澳门要着力发挥中葡交流合作的平台作用,培育金融、物流、会展等其他产业业态,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博彩产业向高增值方向稳定发展,与关联产业的联动效应增强,非博彩产业的收益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水平提升,新兴业态初步形成。

特色产业(特色金融、海洋经济、综合旅游、文化、会展、中医药等)不断发展壮大。

平台功能进一步放大(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中国与葡语国家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等)。

3.澳门产业发展策略

为抓住大湾区产业发展机遇、实现其战略目标,澳门可按照保持存量核心产业稳定发展、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寻找海洋经济和特色金融等产业的独特机遇、扩大平台影响力的思路推进发展。

利用资金优势快速提升互联网软硬件水平,为大数据利用、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服务业升级,保障核心产业及关联服务业稳定发展。

发挥葡语平台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金融、会展、运输、培训、中医药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单一的经济结构。

挖掘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寻找海洋经济、特色金融、亚投行合作等独特的产业发展机遇,放大自身产业特色。

放大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大湾区城市旅游合作联盟、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的功能,扩大对外影响力。

4.澳门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澳门未来可构建博彩旅游为支撑、金融及生产生活服务业升级为重点、新兴制造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平台功能将进一步放大,数字经济对于产业升级扮演重要作用。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5:澳门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分析

三、广州

1. 广州市产业布局特点

广州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0%,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仓储物流、商务服务等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三大支柱中的汽车、电子信息也保持稳定发展,但石化产业增速下降。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6:广州市产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广州市历年统计年鉴,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单位:亿元)

2.广州市产业目标

结合《纲要》和广州市自身规划,中大咨询研究院认为,广州市在金融、先进装备、汽车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以及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将可能是其下一步的重点发展目标。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领域(汽车、电子信息、石化)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实现规模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创新核。

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IAB、MEM若干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部分细分领域引领大湾区甚至全国的产业应用发展。

金融产业:金融国际化水平提升,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产权和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建设取得进展,湾区内金融互联互通政策更加完善。

现代服务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3.广州市产业发展策略

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扎实、产业张力较强的优势,抢抓大湾区产业发展机遇,广州市可着重通过新兴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挖掘传统产业新业态的应用场景,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细分产业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生态。

保持传统优势产业(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批发零售、物流、金融等)稳定发展的同时,寻找与IAB和NEM等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应用场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挖掘更大的市场空间。

加大创新投入,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文化,在新兴产业关键细分领域逐步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大湾区产业共同体的优势,与港澳、周边城市在资本吸引、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人才交流等层面加强合作。

4.广州市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广州市未来可着力构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科技、新零售、新金融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产业格局,并进入氢能、海洋经济、新材料、数字创意等新兴领域,形成更高价值的产业布局。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7:广州市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分析

四、深圳

1.深圳市产业布局特点

深圳经过多年产业发展,形成工业为重心,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软件信息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在创新气氛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等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8:深圳市产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深圳市历年统计年鉴,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分析(单位:亿元)

2.深圳市产业目标

结合《纲要》和深圳市相关规划要求,中大咨询研究院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在金融领域实现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将可能是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金融产业: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科技金融试点。

交通物流:按照建设国际化物流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要求,物流行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扩大。

科技创新: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

3.深圳市产业发展策略

为充分发挥在大湾区中的创新优势、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深圳市未来可充分发挥人才、资本优势,以高端新兴实体产业为根本,充分发挥金融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对实体产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形成产业生态闭环,并引领大湾区高端新兴产业发展。

融合利用新兴技术,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优势地位。

利用资本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智能产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力度。

利用深交所的融资优势和前海创新金融优势,着力增强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支持,发挥金融对实体产业的强力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居民服务等城市基础保障,保持对人才的持久吸引力。

4.深圳市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深圳市未来可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引领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对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中大咨询:深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解读与前瞻研判

图9:深圳市未来产业布局全景图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分析

结语

《纲要》为区域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城市应立足自身优势,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国际一流湾区目标早日达成!

中大咨询集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