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为我们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科技创新,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新时代十年,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4.9万家增长到33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76%以上;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接近八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都要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要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将市场需求导向贯穿于投融资、研发、评价等各环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积极发挥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促进各类资金向创新活动配置。

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做好科技管理改革的加减法,减掉繁琐过时的机制障碍,增加创新创造的动力活力。要以更大勇气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让政府部门把更多精力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搞好服务上来,为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导和指导,引导创新主体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下更大功夫。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改变部门分割、小而散的状态。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当前,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接下来,需要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加大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科技创新工作是国有企业的命根子,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大咨询顺应全球科技创新的重大趋势,主动承接国家创新战略,始终致力为政府机构及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系列咨询服务,近30年管理咨询经验和超5000家政企客户的积淀,使中大咨询产业研究院能够从更系统、更专业的视角,为中国地方政府提供专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计划和可行的工作举措,让科技创新成为“十四五”时期驱动企业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助力客户抢抓重要发展机遇,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