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及原因?



从目前至2035年以至2050年,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大因素主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阶段性趋势是:2016—2020年是承上启下的初步推进期, 2020—2035年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快速变动期,2035年之后将进入有规律演变的相对稳定期。

“十四五”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四五时期,企业要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做好企业战略规划,根据产业经济发展适时进行企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与原因

       1、传统优势产业外迁或转移风险

      近些年来, 由于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我国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转移的现象。但近期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跨国企业订单外转加强,大量企业开始考虑产能外转,布局新建海外工厂,企业外迁意愿加强。考虑到工厂搬迁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传统优势产业外迁可能集中在“十四五”期间发生。

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衰减态势明显,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人工成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的经营成本快速上涨。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流中低端产业。二是受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部分新兴经济体加快制造业发展等“两头挤压”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国内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环保约束强化、“脱实向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领域出现了部分企业加速向外转移的现象。部分跨国企业开始订单转移或考虑产能外转,布局新建海外工厂,对我国制造业稳固产业链带来一定冲击。

       2、高科技产业升级抑制风险

“ 十四五” 时期,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竞合关系更加深化,发达国家为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会更加聚焦本国优势产业,加宽加深本国优势产业领域护城河,会抑制我国头部产业赶超和技术升级。

原因在于: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造成外需增长难度加大,拓展内需市场将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受贸易保护主义、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外需紧缩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出口紧缩与国内去产能、去杠杆等产生叠加效应,将给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大压力,部分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园区和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和风险加大。

二是发达国家对我国芯片、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卡脖子” 技术的封锁力度加大,在加大我国产业链安全风险的同时,也为我国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提供机遇。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 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一旦发达国家“断供”,将对我国产业链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参考资料:

郭克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

任继球《“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性判断、风险与战略任务》

盛朝讯《“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将面临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