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传统优势产业外迁或转移的风险和高科技产业升级抑制风险。因此,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是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长期趋势的重点时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走向。
十四五时期,作为决策者的政府要客观判断'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关注和防范产业风险,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则要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做好企业战略规划,根据产业经济发展适时进行企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向
1、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促进产业结构政策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降成本、补短板、促进创新、培育新动能,这将引领未来一段时期产业政策的基本方向。要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方法、手段和路径,推进产业政策设计、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提高产业政策对降成本、补短板、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的促进作用,并形成可持续、可调整、可完善、可退出的机制。
2、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产业结构政策建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上。
深入研究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产业政策内容,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为基础,继续缩小产业政策的范围,突出产业政策的重点,完善产业政策的机制。特别是,改变地方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动机和行为,扭转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当地产业发展的状况。通过深化财税体制、用地制度等改革,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使地方政府跳出依靠卖地、投资的利益陷阱,减少和消除地方政府部门对市场的不适当干预,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功能。
3、坚持把加快产业升级与推进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增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效应。
重点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反映新一轮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依托发展前景广阔的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强新时期产业结构政策在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综合作用,加强推进制造业升级与发展振兴服务业的政策联动效应。
参考资料:
郭克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
任继球《“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性判断、风险与战略变化》
盛朝迅《“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将面临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