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中大咨询认为是协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从以往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来看,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往往难以获得相应的企业控制权,即使拥有控制权也难以打破国有企业原有行政体系的制约,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因此,现阶段引入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真正落实非公有制资本依法拥有的企业控制权,打消其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疑虑。
为了实现此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国有企业。
第一,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非公有制资本的合法权益,实现与国有资本同股同权,鼓励非公有制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二,制定详细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施方案,既保证此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偏离本意,又便于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国资监管机构应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消除非公有制资本投资主体对此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疑虑,使其意识到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将促使各类投资主体实现共赢。
(二) 推进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制度
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员工持股制度已然成为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员工持股制度将企业出资人和企业员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从而增加自己的报酬; 另一方面约束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机会主义等原因产生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
具体来说,在实施员工持股制度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员工持股制度要合法合规。当前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前期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经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细致方案,尤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则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严禁暗箱操作及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员工持股制度要有长期导向意识。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者们需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障员工持股制度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层面应对员工持股最低年限做出相关规定,在最低年限内不得转让所拥有员工股份。
第三,员工持股制度要坚持公开透明。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试点企业应将持股员工范围、持股比例、持股年限、管理机构、股权流转等重要信息在本企业内部充分披露,接受企业员工的监督。
(三) 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
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普遍认为就是将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引入国有企业,其实国有资本进入非国有企业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入股非国有企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影响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具体来说,国有资本进入非国有企业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投资主体。在三层次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框架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专业化的投融资平台,擅长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应成为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
第二,投资领域。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不应单单追求经济效益,更加注重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所以国有资本应优先投资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发挥国有资本在保护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第三,投资方式。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非国有企业,依据出资份额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参考资料: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
廖红伟,杨良平《以管资本为主新型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研究》
白金亚《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