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深化混改 激发企业活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就在于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变,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国有资本有效流动,解决国企经营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怎样做出最优的股权结构设计和健全的激励机制,以有效避免对未来造成潜在风险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人的因素始终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要素,无论是通过股权结构改革还是通过激励机制的健全,最终落脚点都是要围绕“人”进行。进行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调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国企所有权人与经营人利益趋于一致的企业运行体系,无疑是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   市场机制引入约束与激励并举

    混改不单是引资、引“制”,更要引“智”,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和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改革。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国企提供积极股东,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地解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比例分配不明确的问题。考虑公司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从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入手,结合员工持股、收益分享、虚拟股权、岗位分红、跟投等,探索产权层面一切有效的激励举措。注重短期的激励,如市场化薪酬、绩效薪酬、利润增量分成和特殊奖励等。

 

    二、   建立健全企业家改革容错免责机制

    建立具体的免责机制,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企业家担当作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用容错机制鼓励改革,用纠错机制承担试错成本,营造一个敢做善成的改革环境。例如,采取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联合发文等形式,明确免责条件、程序;对有争议的国企改革追责问题,建立改革申诉机制和专业评判制度。同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序推进市场化选聘、全面实行契约化管理和市场化薪酬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释放“人”的积极性和激发企业活力。

 

    三、   加强配套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

    为了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各项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与执行到位,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机制的通畅与完善,是改革各方利益相关体的“定心丸”。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提振民营企业参与混改的市场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由“集中统一管理”转向“分层分类管理”,扫除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身份障碍”;建立明确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确保资本以出资人的经营战略和商业价值为导向进行流动,能够在规则之下自由地进入与退出,保证各类资本能进能出;建立健全改革容错免责机制,鼓励企业家担当作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经济参考报《以产权为核心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经济参考报《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重点解决七个问题》

经济日报《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在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