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还是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资本市场无疑都担当重要角色。国企改革一方面会更加侧重于对国有资本的管理,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也会继续加大,即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此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进而激活市场活力。
一、 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提速扩围深度融合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实质落地期,总体上呈现 “提效率”“扩范围”“深融合”发展态势。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政策逐步明确,以“管资本”为重心,向制度化、规范化有序推进。
总体上看,从中央到地方混改的力度和深度将持续加大;从地方混改情况来看,一些重点省市混改力度空前。国资监管模式相应转变,国资委的职能重点在于“管资本” “定规则”“监督资本运作”。同时,国资委授权放权力度加大,企业自主经营权获得感加强。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混改指引文件,对混改涉及的全流程进行了规范,尤其是加强实质性授权,给予更多的企业自主经营决策权。国企混改在扩数量、扩领域的同时,资本开放、授权、放权力度不断升级。
本轮改革依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不同,分类确立国有股权比例,通过均衡合理的股比架构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践中,试点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开展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股权结构的实质性调整。
二、 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央企战略性重组
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22组41家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开展重组整合,既有横向强强联合,也有纵向业务协同。与此同时,打破企业边界的专业化重组加速推进。今年将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特别是在专业化重组上下功夫。央企战略重组将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但是,2020年央企重组的关键要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来决定。
三、 国有企业改革以实现利益主体激励为成效评价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需要实现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激励效应。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和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了实质提高,国有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的投入得到了实在回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无论是从企业层面而言,还是从企业管理层面而言,经营业绩得到了实质性提高,改革给企业及员工带来了利益期待。因此,一个成功的国企混改应当是各个层面的主体不同程度地从混改中获得了可得利益和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证券日报《资本市场将担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主角》
新华社《国资划转社保进展怎样?央企重组有何重点?——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回应国企改革发展热点问题》
经济参考报《以产权为核心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