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统计和分析报告》,截至2019年底,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共有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0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6736.2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5180.6公里,占比76.9%;6种制式规划在建线路6902.5公里,地铁5942.7公里,占比86.1%,地铁仍为主流。整体上,规划、建设、运营线路规模和投资额稳步增长,城轨交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2019年,全国平均运营收支比为72.7%,其中,运营收支比超过100%的城市有杭州、深圳、北京、青岛4市,均为资源经营收入较高的城市;其余城市运营收支比均低于100%。整体看,城轨交通运营成本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情况,需要政府补贴。
随着我国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的轨道交通进入超大线网时代,在“十四五”时期,中心城市的地铁集团都面临突出经营性、重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那么高质量发展在地铁集团的具体体现究竟是什么?地铁集团又该如何布局“十四五”呢?
2019年,深圳地铁以净利润116.67亿元蝉联全国(含港澳台)地铁集团盈利榜首,向大众展示了地铁集团的另一面——通过经营性业态,地铁在服务城市交通和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良好的收益。
细究利润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股权投资收益逐渐成为地铁集团主要利润来源。2019年,深圳地铁房地产开发实现营收140.3亿元,约占年内总营收67.6%;投资收益约117.3亿元,超过集团全年净利润。 “十三五”时期,深圳地铁控股万科、广州地铁入股越秀地产,地铁公司通过开展股权投资,实现了正向盈利。
此外,非客运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以广州为例,非客运业务收入(多元化经营收入)自2015年以来不断提高,在2018年占比达到45%,非客运业务收入已成为各地铁集团增加经营收入的重要方式。
西部中心城市成都也提出将成都地铁集团打造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总体目标,资本运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这不禁引人深思——地铁集团还是传统的公益性、功能性企业吗?实现盈利是否就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呢?
中大咨询认为,评价地铁集团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有三个:
◆ 稳定的现金流:“十四五”时期,地铁集团如何在建设超大线网的同时,通过多元化业务收入实现稳健的现金流?
◆ 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十四五”时期,地铁集团如何找到可持续、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全面的产业链布局:“十四五”时期,地铁集团如何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向城市轨交产业、城市空间运营等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布局?
根据上述三个关键指标,基于丰富的国资国企改革实践经验,中大咨询解码高质量发展下的地铁集团,深入剖析地铁集团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与关键成功要素,助力地铁集团实现新旧动能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
参考文章:
中大咨询《解码高质量发展下的地铁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前瞻研究》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