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会有哪些重点?丨国常会解读

引言

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2021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汇报,要求汇聚众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每年年初,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省、市、自治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中大咨询通过梳理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预判今年政府工作重点


重点一:经济稳增长

在疫情持续发展、全球供应链停摆以及美国启动加息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压力,稳定经济增长仍将是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重心。

从30个已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的省市看,2022年GDP增长速度在5%~5.5%的地区有9个,6%~6.5%的地区有11个,7%以上的地区有10个。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强省(市)的目标均在5%~5.5%这个区间,上述地区的目标实现基本能保证2022年我国GDP增速在5%以上。

在稳增长的要求下,稳就业和稳物价也是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29个省市均定下了3%以内CPI增长目标(西藏没有设定该目标);而失业率方面,从各省市目标看主要控制在5%~6%之间,其中设定5.5%以内目标的省市共22个。

经济稳增长


重点二:科技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把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放在我国“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的首要位置。为落实国家的战略,地方政府不断积极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在已公布政府工作报告的省市中,共有26个地区把科技创新作为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其中,上海、湖南等地明确提出了今年全社会科研投入强度目标。

科技创新


重点三:扩大内需市场

2021年我国出口呈现高速增长,为我国GDP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各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逐步恢复,可以预期今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将会放缓,扩大内需市场将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扩大内需市场主要从加大投资和拉动消费两方面着手,而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看,投资将是重中之重。30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共19个地方同时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增长目标,其中13个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是高于社会消费目标。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2022年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会有哪些重点?丨国常会解读


重点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是地方政府每年工作重点,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则是2022年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共28个地方明确提出了制造业强省(市)或工业升级转型的工作重点。其中辽宁、山东、广东等地区明确提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GDP增速的目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五: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是2022年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工作的一个亮点,超过半数地方明确提出2022年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其中江苏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5%左右的目标。

数字经济


重点六:区域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出台,我国已经确定了四大国家级一体化发展区域。2022年,共18个地方提出了区域一体发展的工作重点,作为推动区域平衡、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

区域一体化发展


重点七: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2021年多次出现在国家领导人重要场合讲话和重要文件当中,30个省市均把推动共同富裕作为2022年政府工作重点。从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看,共同富裕的工作方向主要为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


重点八: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而今年的特点在于突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重心,共18个地方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任务。而根据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要素市场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也将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

营商环境


重点九:“双碳”

落实“双碳”是我国的长期性战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文件的出台,我国的“双碳”路径逐步明确,2022年将成为我国“双碳”的实践元年。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看,“双碳”工作主要作为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进行推进。

双碳


重点十: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向,共29个地方把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乡村振兴内容较为丰富,根据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看,包括了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城乡协调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等等。

乡村振兴


重点十一:防范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经济和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在近年地方政府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企业市场形势和政府工作报告看,重点风险主要包括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供应链风险、疫情防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

防范风险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