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

引言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但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就业压力和人口压力也有所增强。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些压力的具体表现?面临这些压力如何实现稳增长?

本篇《解读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完整版PDF报告可在文末扫码获取。


一、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全球领先,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持续增加,预计2021年将超过18%。

生产端,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与疫情前增速持平。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达6.98%,比往年稍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迎来高增,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

图1 工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图1 工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服务业方面,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0.8%,与疫情前增速持平。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12.1%。

图2 服务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图2 服务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在经济发展取得如此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经济面临的压力。2021年二季度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逐渐放缓。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2年我国GDP增速为5.4%,经济进入爬坡期。从各产业看,虽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8.2%和8.2%,一二三产业较2020年均出现回暖,但是二季度后,随着基数效应减弱,一二三产增速明显回落。

图3 经济增速及各产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图3 经济增速及各产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二、当前面临的五大压力

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2021年下半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逐渐显现,就业压力、人口压力也有所增大。接下来将逐一分析我们面临的压力。

需求收缩

1)消费疲软

2021年,社会零售总额44.08亿,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远低于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社会零售总额当月增速持续下滑,即使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网上零售额增速也下滑明显,12月同比下降0.8%。所以疫情影响消费场景不是消费疲软唯一原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下滑,消费能力未完全恢复可能是重要原因。

图4 社会零售总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Wind
图4 社会零售总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Wind

2)投资韧性不足

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54.45亿,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明显低于疫情前增速,也显著低于GDP增速。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0.4%,基建投资增长乏力主要是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滞后和缺乏优质项目;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为4.4%,房地产投资增长遇阻表现为2021年下半年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以及土地购置费用增速开始转负,12月,施工面积和开工面积当月增速降幅扩大至35%左右,预计房地产投资恢复还需一段时间;只有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强劲,制造业投资增长13.5%,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全年高增22.2%。

解读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
图5 固定资产投资及各分项增速
数据来源:Wind

3)出口高增速将有所回落

2021年全年出口额21.73亿,增长21.2%,增速迅猛,但是随着其他生产国生产能力恢复,消费国进入加息周期而需求减缓,预计在去年出口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出口增速可能逐渐回落。从制造业的新出口订单PMI看,该指标已经于2021年5月开始低于临界值,并在此后的7个月持续低于临界值。IMF的预测也显示,2021年我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速达到峰值之后会回落到4%-5%之间的水平,同时东南亚等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速在2022年后将逐渐恢复,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国的进口增速将开始回落。

图6 出口增速及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Wind
图6 出口增速及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Wind

供给冲击

由于供需错配、海运运力不足等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海运价格猛增,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受此影响,去年10月,我国PPI增速达13.5%,创历史新高。

图7 供应链冲击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图7 供应链冲击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上游制造业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营业利润增速大增,但是中下游营业利润被挤压,增速明显偏慢。中下游聚集的中型和小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度明显不及大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PMI从5月开始持续低于荣枯线。在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政策下,10月之后,PPI增速有所回落,随着原材料价格增速放缓,中下游企业利润增速有望回升。不过,PPI的涨幅温和的向CPI传导,下游消费品价格可能上涨。

图8 企业营业利润增速及PMI 数据来源:Wind
图8 企业营业利润增速及PMI
数据来源:Wind

此外,全球供应链冲击导致芯片不足,下游汽车和手机等行业产量减少,究其原因是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性不强。近些年,我国研发投入资金及研发投入强度均提升较快,2020年,研发投入2.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4%,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差距缩小,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超过欧盟27国平均水平。但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比例仅6.16%,与发达国家15%-25%的比例相比,差距明显。我国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35项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图9 我国研发投入与其他国家对比 数据来源:Wind、OECD
图9 我国研发投入与其他国家对比
数据来源:Wind、OECD

比如,由于芯片遭遇“卡脖子”,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2021年,缺芯导致我国汽车预计减产214.6万辆,占全球减产量比重超20%;华为受缺芯影响,2020年手机出货量下降21.5%……

图10 缺芯对下游的影响 数据来源:CBinsights
图10 缺芯对下游的影响
数据来源:CBinsights

预期转弱

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不足,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从2021年年初就开始小幅下降。疫情也影响旅游出行、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居民消费预期减弱,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在低位徘徊。而且,由于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不足,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高位,2021年3月之后,储蓄率还进一步上升。

图11 居民预期转弱的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图11 居民预期转弱的表现
数据来源:Wind

除了居民,企业家对经济运行景气度的预期也有所转弱。从2021年年初,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指数开始下降,这将导致企业家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下降,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在2021年年初随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正好验证这一观点,企业在未来进行的投资可能减少。

图12 企业预期转弱的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图12 企业预期转弱的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如果居民预期转弱,居民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如果企业预期转弱将减少投资。而居民的消费减少,企业的预期又将进一步转弱,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从而减少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居民的预期进一步转弱,居民消费更少,形成恶性循环。

就业压力

疫情后,就业情况好转,尽管一季度和三季度分别受疫情散点爆发和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影响,失业率出现小幅增长,但是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完成了5.5%左右的目标。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69万,也完成了1100万目标。

图13 2021年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图13 2021年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但是2022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教育部预测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超1076万,规模将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压力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生活服务业、制造业的缺工,“招工难”“求职难”同时存在的结构矛盾,一定程度导致16-24岁人口失业率处于14.3%的历史高位。同时,建筑业、互联网、教育等行业出现较多离职人员,可能进一步增大就业压力。

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加深

2021年末,全国人口为14.13亿人,比2020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总量还在增加,但是,自然增长率自2016年持续下降,2021年更是创历史新低,低至0.34‰,死亡率平稳,自然增长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受育龄女性数量下降、生育意愿下降以及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等因素综合影响。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我国急需应对的难题,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联合国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中性预测显示,2027年,印度人口将超过我国,印度成为人口第一大国。

图14 出生率、死亡率及总人口 数据来源:Wind,联合国
图14 出生率、死亡率及总人口
数据来源:Wind,联合国

另一个难题是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9%,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2%,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2020年上升0.2和0.7个百分点。

从2019年版的《世界人口展望》的预测值来看,老龄化加深是全球趋势,世界各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是,对比来看,我国老龄化加深速度仍然较快,到2100年,世界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2019年提升13.5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将提升19.3个百分点。

图15 人口老龄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联合国
图15 人口老龄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联合国


三、如何实现稳增长

稳需求

应对需求收缩,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到“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近期也提前下达了专项债额度。我们认为今年将紧抓“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加快传统基建、新基建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尽快在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

根据“十四五”规划,传统基建方面,水利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重点;新基建方面,将大力推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各省市正着力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北京要求新增租赁住房占比不低于40%,上海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以上。

加快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实现消费升级,推动直播电商场景更加多元化,增加在线医疗、在线餐饮、在线旅游业等服务消费。另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消费潜力有待释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将有效促进农村消费。

稳出口仍然是稳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流通环节、发展外贸新业态和抓住RCEP机遇三方面着手。流通环节方面,通过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和税费以及加强口岸综合服务,提升通关便利化;发展外贸新业态方面,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海外仓发展,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抓住RCEP机遇方面,鼓励企业用好成员国降税、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等,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稳供给

稳供给最重要的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加研发支出,尤其是基础研究支出,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和产品的企业,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在此背景下,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为导向的央企重组加速推进。2021年,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鞍钢重组本钢、宝武重组太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另外还组建成立了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中国稀土集团、国家管网集团,涉及钢铁、电气、物流、稀土等领域,通过重组起到集聚创新资源、协同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稳供给,其次是要保供稳价,低碳转型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不搞“运动式”减碳,积极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供应,遏制不合理的价格上涨,保证原材料价格稳定。

再次,要强化金融支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快信贷支持政策落地,鼓励资金往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倾斜,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

稳预期

为避免陷入预期转弱到消费减少、投资下降的恶性循环,要加强预期管理,通过对居民完善福利保障体系、对企业实施鼓励激励措施来引导居民和企业提升预期。

● 居民:

1)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以初次分配为基础,增加劳动报酬收入占比,通过财产税、个税和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减小收入差距,并且鼓励高收入群体进行捐赠完成三次分配,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2)保护劳动者权益,保障进城务工劳动者在城市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福利;

3)完善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稳定的预期。

● 企业:

1)财政政策,可以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地方对中小微企业在减免房屋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

2)货币政策,适时运用降准、降息,近期央行降息措施已落地,预计今年还有降息可能。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增加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

稳就业

第一,稳住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的基本盘。这就要求先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提供供需对接活动来帮助中小企业纾困,然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

第二,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产业升级的岗位需求。

第三,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就业服务,今年见习补贴及失业补助金等支持力度可能不减,以缓解就业压力。

稳人口

出生率下降最主要的是通过产假制度、生育津贴、父母育儿假、税收优惠、住房支持和社区普惠托育等多项举措减轻抚养负担。同时,在就业市场对女性生养育的合法权益保障到位,提高生育意愿。

老龄化一方面会加重养老基金负担,不过,养老服务体系迎来发展前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2万亿元;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制造企业将加大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可能迎来发展机遇,同时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得产业升级更显重要,今后,通过逐渐将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领域倾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是长期重点工作。


结语

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对于当前的困难既要正视,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在一系列措施下定能实现稳增长。

《解读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完整版PDF报告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顾问获取

扫码添加顾问,获取报告

解读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

温馨提示:如果是已经添加过顾问的读者,可以给客小服发送关键词【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