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从目前的应用上来看,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已进入深度融合及落地的阶段,在家电、汽车、机械、电子、钢铁、电力、矿上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正赋予其新的智慧和新的活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转型。
除了企业自身进行改造升级之外,国家也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发挥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引领作用,需要结合平台发展面临的一些关键制约因素,采取针对性策略加以引导、支持和规范。”但是按目前的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依旧面临着多层制约因素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多数平台因为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而变成仅供展示的“阳台”。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增长很快,但真正形成关键规模和有效益增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不是很多。特别是有不少工业互联网平台虽有了技术展示的功能,但因缺乏足够多的应用场景,使用效率并不高。这其中虽有个别平台自身的因素,但总体上看,主要是我国在工业基础和工业专有技术方面与领先制造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多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机理模型和专业技术方面沉淀不足。
(二)“信息孤岛”阻碍了制造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创新应用。
制造企业的数智化程度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集成应用水平。目前我国企业数字化基础总体上较为薄弱,不同类型的企业基础数字化能力参差不齐。企业内部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跨领域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还存在很多“信息孤岛”,导致制造资源数据难以实现集成和共享影响了进一步的协同应用。
(三)资源要素支撑保障能力不够。
对企业而讲,建设工业互联网需要将自身整体数智化的推进结合起来,经历一个前期投入为主和缓慢回报的过程,因为价值创造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工业互联网平台较消费互联网平台在吸引金融资本投资方面更为困难。在人才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需要既懂制造工艺、流程原理又有信息技术和平台运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应用软件开发人才。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以解决关键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完善平台支持政策。
完善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采取“揭榜”的方式,对于智能传感器、云化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等领域关键技术瓶颈,以及时间敏感网络、5G、软件定义网络、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给予科研立项支持,引导和支持平台企业加大数字化研发投入。
(二)以拓展“智能+”为方向促进融合应用。
重点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设备、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集成共享。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采取发放技术服务券等方式,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推动设备数字化改造,将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强企业内部和上下游企业之间、跨领域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数据资源协同与共享,支持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升级。
(三)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营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健康发展环境。
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安全放在平台健康发展的重要地位。落实好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安全立法与管理,明确相关法律责任保障平台各方合法权益,研究制定统一的公有云安全标准明确安全防护要求;平台企业要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和应急管理制度机制,加强平台日常网络安全监测,不断完善技术防御手段;平台其他相关主体保障好自身生产系统的安全性。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正犹如星星之火,在各大行业和各大企业中点燃,启动转型发展新引擎。中大咨询认为,在未来,随着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成熟,工业互联网+制造业的模式可以将企业的规模效益进一步凸显,最终呈现燎原之势,有力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通信世界网《中国信通院余晓辉: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物联网在线《何为工业互联网的真正概念?》
新浪科技《通用电气与亚马逊合作创建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