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核心三要素是什么? ​

企业文化的核心三要素是什么?

“使命、愿景、价值观”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内核,指导企业战略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和组织发展方向。

 

使命(Mission):回答企业“为什么存在”,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社会责任。

好的使命,往往体现企业的价值主张,并具有1、清晰性:一句话即可完整传达“我们为何存在”。2、导向性:能为未来10年以上的战略取舍提供方向。3、包容性:兼顾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多方利益。4、可验证:可通过公开数据或第三方报告衡量其兑现程度。

示例:腾讯在2019年官网新闻稿中宣布升级后的使命表述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而在此之前的使命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链接:https://www.tencent.com/zh-cn/about.html

 

愿景(Vision):描绘企业“要成为什么样”,是企业发展方向和未来蓝图。

好的愿景是清晰具体的,一句话即可让外部人员明白“我们要走到哪里”。而时间跨度:通常设定在10–30年,既具长期牵引力,又避免空洞。在可衡量性方面,远景目标须配至少1–2项可追踪的量化指标(市占率、技术里程碑、碳减排量等)。挑战性方面,目标设定在“必须跳一跳才够得着”的高度,具备激励作用。另外注意还要有独特性,体现企业差异化能力,而非行业通用口号。稳定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战略调整、组织变革中保持基本表述不变,以形成持续共识。

示例:华为在其年度报告中列明并反复强调其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并以其引领各项战略举措;

链接:https://www.huawei.com/cn/annual-report/2023

 

价值观(Values):明确企业“如何做事”,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不同于企业愿景和使命,价值观侧重于企业在实现使命愿景过程中“如何做事”的原则。比如价值观决定了企业在以下情境中的答案:做选择时,优先什么?牺牲什么?利益冲突时,守住什么底线?面对新机会时,用什么标准判断?总之,价值观回答的是“我们坚持什么原则”,它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着行为准则的角色。


好企业价值观的六项硬性标准:

真实性:必须源自企业自身长期坚守的信念,而非照搬流行口号 。

行为导向:能转化为具体、可观察的行为标准,并在考核、奖惩中落地 。

战略一致:与使命、愿景、长期战略目标保持方向一致 。

稳定可预期:跨周期、跨地域保持一致,不因短期利益或管理层更替而摇摆 。

简洁易传播:语言凝练、朗朗上口,便于全员记忆与外部沟通 。

差异化特色:体现行业特性或企业独特基因,避免千篇一律 。

示例:阿里巴巴集团在官网“关于我们—企业文化”栏目列出的价值观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链接:https://www.alibabagroup.com/cn/about/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