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保供应”——国内四省汽车零部件安全供应政策洞察

一、汽车安全供应政策背景

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命脉,维护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是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汽车而言,传统汽车零件可达数万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量虽较传统汽车少,但动力电池、辅助驾驶芯片等重要零部件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保供稳价的需求更为迫切。伴随着疫情对各地汽车供应链的冲击,各地纷纷出台汽车零部件产业安全供应政策,保证供应链总体稳定。

二、各省汽车零部件安全供应政策出台情况

(一)广东省——注重仓储物流建设和供应监测

广东是汽车制造强省,2021年共生产338.46万汽车,稳居全国第一,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达4215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0.3%。2022年9月,广东发布《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在供应链保障方面,广东明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鼓励企业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保障储备,并加快仓储物流建设。

市级层面,广州于2022年7月发布《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强调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出包括零部件生产和供应监测、推动供应链重点企业清单区域互认、建设专业化供应链物流体系、鼓励紧缺部件和材料适度库存储备等一系列举措。

 

表:广东省、广州市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保障政策措施

省/市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主要政策措施

广东省

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

2022.09

1.创新物流模式服务汽车供应链。支持整车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开展零部件干线运输、配送、仓储、品质检验、流通加工以及包装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2.支持汽车物流企业优化仓储布局。鼓励汽车零部件重点产业园区,在物流配套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支持龙头企业优化仓储布局。推动汽车整车企业筹建一批应急仓储基础设施,常态化动态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

3.推动企业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保障储备。支持零部件企业建设供应链、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导重点企业在一般性库存基础上,适当调高电子器件、紧缺材料等零部件的储备力度,提前应对各类不确定事件带来的短缺风险。

广州市

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

2022.07

1.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梳理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情况,运用税务、海关、电力等大数据源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及时分析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主动预判挑战。

2.建立产业风险管理预案机制。紧急状态下,在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下成立应急工作组,建立市、区、企业三级线上线下“每日调度”机制。推动重点企业供应链物流通畅,保障其用电用能。加快重点企业货物清关及转运,保障港口、航空、高速公路等各类运输通道畅通。

3.深化实施“供应商AB近地化策略”。政企联动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吸聚核心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区域布局,共同补齐供应链短板。鼓励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搭建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

4.建设专业化供应链物流体系。引进培育一批综合型重点物流企业和服务技术型重点物流企业,为固定客户以及大型商业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物流服务,提供管理、信息技术以及物流咨询和物流过程控制等支持协助。

5.鼓励紧缺部件、材料适度库存储备。常态化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引导汽车重点企业在一般性库存基础上,适当调高芯片、电子器件、重要原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资源的储备规模,提高供应短缺风险应对能力。

资料来源:广东省工信厅、广州市政府,中大咨询整理分析

(二)江苏省——鼓励整零合作,完善配套能力建设

2020年江苏省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2397家,营收达7672.7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达5966.8亿元。2021年11月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支持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备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出包括供应链定期评估、供应链服务型企业培育等一系列汽车零部件保障举措,并鼓励进一步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深化长三角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等一系列举措。

市级层面,常州于2021年发布《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关键部件的供给体系”,要求围绕动力及储能电池等领域,加快新能源整车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建设。

表:江苏省及江苏省各市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保障政策措施

省/市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主要政策措施

江苏省

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11

定期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省内自主产品与技术评估,分析汽车供应链体系潜在风险,发布产业链新技术、新产品目录;

大力培育供应链服务型企业,提供采购、物流、分销等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

常州市

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12

保障新能源整车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建设;扩大电机电控、电动空调、车载信息终端等领域的特色项目招引和本地孵化培育,完善关键部件的供给体系

资料来源:江苏省政府、常州市工信局,中大咨询整理分析

(三)浙江省——鼓励本地企业开展配套,强化供应保障

浙江省拥有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在零部件方面,2021年4月发布的《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配套能力”,提升重要产品供应保障。2022年10月发布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亦明确提出“深化整零协同发展”,计划搭建涵盖整车、零部件、原材料、智能网联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平台,高效协调处置断链断供风险。

市级层面,2022年1月发布的《温州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零部件企业新配套新能源整车企业每家给予50万元奖励。

表:浙江省及浙江省各市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保障政策措施

省/市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主要政策措施

浙江省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04

“内外畅通”开放合作工程:提升重要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评估体系,研判极端情形下供应链可能出现的中断风险,制定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供给能力的应对预案。

浙江省

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2.10

深化整零协同发展: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平台,积极推动整车、零部件、原材料、智能网联企业合作,增强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鼓励企业组建创新发展共同体,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联合攻关,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能力,完善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机制,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依托“产业一链通”系统,高效协调处置断链断供风险。

温州市

温州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

2022.01

支持提升整车配套能力: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提升我市零部件企业的整车配套率。当年新成为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一级配套供应商的零部件企业,每新配套一家新能源整车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奖励不超过150万元。

资料来源:浙江省发改委,温州市政府,中大咨询整理分析

(四)安徽省——加快补齐短板,强化产需对接

安徽全省2021年整车产量超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5.2万辆,占全国7%,2020年零部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超800家。2022年发布的《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70%,并从打造差异化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补齐智能汽车产业短板、创新整零合作模式四大方面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保障能力。

市级方面,芜湖于2021年12月发布《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建立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备份清单和产需对接平台,强化供应链保障能力。

 

表:安徽省及安徽省各市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保障政策措施

省/市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主要政策措施

安徽省

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2.02

打造差异化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各地通过资源整合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安徽省多层次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扶持中小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支持骨干企业实施强链、补链,提升高端零部件配套能力。

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加快发展驱动电机及电控产业,聚焦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电动空调、智能充换电设备以及其他相关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重点发展氢燃料电堆等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

补齐智能汽车产业短板。聚焦省内智能汽车产业链短板,提升制造链、服务链双链支撑能力。支持现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车载智能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等网联零部件。在互联网、信息通讯、车规级芯片等重点领域补全产业短板,形成完整的智能汽车制造链条。开展车芯联动专项行动。

芜湖市

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021.12

创新整零合作模式。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引导零部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交叉持股、建立战略联盟等多种模式加强战略合作。引导整车企业面向重点零部件企业建立联合推优机制。举办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合作对接活动,鼓励整车企业培育或引进领先零部件企业进入配套体系。

资料来源:安徽省经信厅、芜湖市政府,中大咨询整理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安全供应政策特点总结

从各地汽车零部件安全供应相关政策来看,各地主要从供应链、仓储物流、企业合作等方式出发,通过零部件供应监测、仓储物流保障、推动整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针对性零部件企业招商等方式构建稳定、安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随着各地政策与规划的进一步落地,预计未来我国各地汽车零部件的安全供应能力将有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