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业文化做什么

本文转载自中大咨询,节选自作者直播课程《“抗疫”环境下的企业文化》,依据部分重点内容整理而成。 

中大咨询付露宇直播课程《“抗疫”环境下的企业文化》

最近两个月,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下,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等所有的秩序和状态都被严重打乱,大量企业处于困境之中,乃至在生死边缘。 

疫情之下的城市

图源: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文化能发挥什么作用,又能做些什么?


疫情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我们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时候,常常会想到基业长青,认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能够帮助企业穿越行业周期和时代变迁,在艰难的环境中成功突围,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当前的新冠疫情对大部分企业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冲击,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甚至生存都成问题。此时,企业文化常常会被边缘化,毕竟眼前要靠资金甚至现金才能救命;而从企业文化具体工作来看,当下能做的事情也确实有限。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企业文化给“缩小”了。 

在实践中,企业文化工作通常由特定部门或岗位来负责,日常工作包括组织举行员工活动、规范员工行为、内外文化宣传等。 

相对专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会系统考虑和规划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以及物质层活动协调统一,实现更好的效果。 

企业文化的四个层级

图一 企业文化的四个层级

但在疫情之下,传统的很多“招数”都难以执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回归本质来思考——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能够发挥什么价值和作用。 


企业文化应对举措的思考框架

在当前严苛的生存环境下企业文化能做什么,首先取决于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定位。 

埃德加·沙因是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一,依据他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关于群体文化的描述,企业文化可以看作是企业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聚合力时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一种共享的基本假设模式。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点绕,但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定义,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即考虑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内部的聚合性问题。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解决的是企业基本的生存问题,核心是如何创造价值被客户和社会所接受,拥有存在下去的意义;而内部的聚合力,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核心就是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要紧紧抓住这两个基本方向而努力。 

在疫情之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 

一是企业层面,从提升外部适应性和内部聚合力的角度探索可行的措施,这需要公司上下的协同配合来开展。 

二是企业文化职能层面,企业文化工作者如何在疫情中做好具体的工作。如图二所示。 

企业文化职能层面,企业文化工作者如何在疫情中做好具体的工作

图二

以下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咨询经验及行业标杆的实践,提出一些参考的举措和建议。 


提升企业外部适应性的举措

聚焦客户价值,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上积极创新,全力满足或开发客户需求。

需求在疫情中本身并没有减少,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难以被满足,或者在新的条件下衍生出新的需求。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采取有效

措施和方法,把相应的价值继续传递给客户,客户需求永远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创新的出发点。  

本次疫情中,餐饮业受到重大打击,美团外卖针对当前卫生安全这个痛点,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先后推出“无接触配送”

商家操作指引,制作“疫情下外卖食安流程规范”,发起“外卖守护行动”,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传染几率,在各个环节采取安全措

施,让用户吃得安心。  

美团外卖无接触配送 

图源:网络

而吉利汽车在疫情中觉察到未来消费者对空气质量安全更加重视的需求,已经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重点突破车内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有效抑制并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未来将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  

加强现金流管理,减少非必要、非战略性的支出,保障极端环境下的生存。

这是普遍被大家推崇的一种应对措施,很多企业采取了极限压缩成本的做法,包括关闭部分业务、裁员、降薪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面临的形势不同,企业要合理评估自身的风险系数做出应对决策,要平衡好“守”与“攻”的分寸,最保守的措施可能最安全,但也很可能损害长期的竞争力。  

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寻求多方的支持与协同,共同化解或抵御风险。

企业要打开自身原有的经营边界,争取一切可能的资源和力量,抱团取暖,共度难关。例如,餐饮企业面对长期无法开工的人员过剩和人工成本,与人手不足的生鲜零售企业进行合作。  

盒马联合云海肴、西贝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的合作后,陆续有餐饮、酒店、影院、百货、商场、出租、汽车租赁等多家企业加入。  

盒马联合云海肴、西贝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合作

图源:盒马鲜生官方微博

同样遭受重创的旅游业也开始与供应商抱团战“疫”,旅游平台适时推出减免政策,与供应商一起共同担当,应对行业短期内的困局。  

如携程向其平台上的机票、酒店、旅游度假等领域合作伙伴宣布推出“同袍”计划,提供费用减免政策及金融支持;首旅如家发布“关于特许加盟酒店金融和保险扶持政策通知”,为加盟店提供财务资助等。  

精简组织结构,更加敏捷、高效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建立基于市场和客户导向的组织是大势所趋。  

速度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严苛的环境中更加凸显,只有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抢占先机,才能提高活下去的几率。  

拥抱技术和时代发展趋势,结合行业特点,坚决,尽早推动业务变革或升级。

京东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发展就是源于非典时期,为应对柜台客流量断崖式下跌的困境,采用互联网交易,成功清理库存,保持了盈亏平衡,由此嗅得互联网发展的商机,最终坚决果断砍掉线下业务,全面转型电商。  

同样在本次新冠疫情影响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被迫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行动迅速的房企纷纷开始开辟“网上售楼处”,如大连万科推出的“e选房”模块,除项目信息查阅外,还可以在注册登录后,实现意向客户登记和扣款等操作。  

恒大也从2月13日开始实施全国所有楼盘网上售卖,在“恒房通”平台上提供网上VR看房、网上选房、网上购房等一站式服务。  

恒大集团全面实施线上销售新闻发布会 

图源:网络  

向困难和挑战学习,以危机倒逼内功修炼,为未来发展蓄能。

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困境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正是企业补足短板,修炼内功的好时机。  

在业务短期开展受限的时候,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和学习,用心打磨技术和产品,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质量,实现自我升级,为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充分的准备。 


提升内部聚合力的举措

坦诚沟通,信息透明,传递危机感,激发责任感和主任翁意识。

通过坦诚沟通,直面问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次武汉疫情中,地方政府及公共卫生系统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企业让员工清晰认识公司的真实处境,让员工理解自己在公司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反而能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种信任带来的激励也是内部凝聚力的来源。  

人本第一,关心员工及家庭,真正把员工和顾客放在紧要的位置。

疫情也是考验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时刻。从网上热搜的“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的自愿降薪联名信,到西贝、海底捞给与员工和客户的承诺,都显示出企业愿意为员工和客户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并付出切实的行动。这对员工的激励不言而喻,同时也赢得客户和公众的信赖和尊重。  

明确特殊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保持“战斗”姿态,上下一致,全员皆兵。

尽快在疫情带来的混乱和失序状态中建立“特殊时期”的任务目标,做好目标的分解,将员工的精力和能量集中在问题解决上。  
一方面可以全力改善公司的境遇,另一方面通过“战斗”姿态提升员工士气。在这次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神速建造就是很好的例子。  

提升领导力,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躬身入局,奋力牵引。

逆境中领导力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不仅要为企业指明方向,更重要的是坚定与所有人站在一起,身体力行,乃至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员工信服和追随,坚定信心和信念。  

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性化,让管理更有温度。

在疫情特殊的环境下,尽可能让政策、程序、规则更加人性化,例如在考勤打卡、工作弹性、薪酬支付、关怀与福利方面做出灵活的调整,企业的用心和关心会转化为员工的责任心和敬业度,也会让企业内部更有温度,充满力量。 


给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建议

(1)全力配合、做好以上提升外部适应性和内部聚合力的相关工作或措施,积极推动内部的协同和联动。  

在企业层面需要开展的行动和措施中,不少已经是企业文化职能中重要的工作,尤其对内的部分。一些需要协同开展的工作,企业文化部门可以主动牵头,做好沟通协调,促进目标的达成。  

(2)对于大中型企业、国企、公众企业等,努力做好社会责任和公司品牌建设。  

社会责任和公司品牌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或延伸,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积极履行、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既是本分,也是情分,能够激发员工内在的荣誉感,同时为企业未来发展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3)配合公司的战略部署和关键举措,做好文化的引导和阐释,给重要行动赋予文化的意义。  

一切行为和行动背后都有一定的动机或初心,体现文化的导向。因此,对公司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的解读是文化宣贯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企业的相应行动,也能让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4)收集、整理好疫情中公司涌现的英雄人物和故事,积累文化素材,适时开展文化宣贯,放大正能量。  

企业文化依赖人物和故事来印证和传承,而疫情带来的“乱世”是诞生英雄和精彩故事的温床。这些身边的真实事迹,使企业文化更加丰满而生动。  

(5)在保障业务开展的情况下,组织线上的员工活动和互动,积极营造“在一起”的仪式感。  

疫情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员工之间处于物理的隔离状态,要防止这种隔离可能带来的疏离感,可以利用当下便捷的线上沟通工具,组织开展一些能够共同参与、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增加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融入度和亲密感  

以上从企业文化关注的内外部视角,结合文化工作者具体工作,提出了一些疫情之下企业文化的应对举措和建议,更多是在特定情境下方法和手段的探讨。  

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警惕,仅仅把企业文化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忽视了企业文化本身蕴含了最崇高的目标,是企业的“初心”所在。  

在关乎“人心”的事情上,真诚远重于技巧,正心诚意,知行合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法则。